煮酒君: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
2018-08-21 17:29:11
  • 0
  • 0
  • 0
  • 0

文/煮酒君

 关于“火炮”在中国的出现,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大约出现在宋元时期。当时,这种兵器称之为“火筒”。《保越录》一书中形容这种新式武器是攻城的利器,所谓将“铁弹丸射入城中,其锋疾不可当”。

不过当时的“火筒”是用短而粗的竹子制成,内里装有铁、铅弹丸或者石子,虽然比起其他冷兵器有着骄人的战力,可是毕竟射程小,而且,极容易烧伤、炸裂炮管,所以很难持久。直到十三、十四世纪时,金属炮管出现后,火炮才算真正成为威力巨大的重型火器。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北宋《武经总要》

元末明初,火炮的发展相当快,当时南方很多军队都装备了青铜火炮。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战争中,一直非常重视火炮的运用。

根据《明史》记载,公元一三六六年,也是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大将军徐达进攻元末军阀张士诚占据的江苏苏州时,曾经命令士兵在葑门外架起敌楼,俯瞰敌人的动静,并将火炮架在上面,“一发连中”,使得当时的守军张士诚部无不震惊。在其后的攻城过程中,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也被明军发出的“飞炮”击中头颅而殒命。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铜将军”。

在这场围城战中,攻城的明军共动用襄阳炮二百四十门,七梢炮二千四百门,大小将军筒火炮二千四百门,如此多的火炮合力攻击下,本来应该是一场艰难的攻城战,却使得明军轻松的大获全胜。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明朝建立后,朝廷更加重视火炮的制造和应用。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设立“神机营”,“掌操演神铳、神炮诸火器”。其时,“神机营”下面辖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中军等五军,共有将士三万多人,装备各式火炮数千门,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炮兵部队。而且,当时的火炮制作已经由从前青铜变成了铁制大炮。整个炮身都是生铁锻造而成,后来又出现用铁箍加强炮身的铁炮。之所以用铁箍加固炮身,主要是为了增加炮口的尺寸,同时也不用担心发射时产生的强大爆炸气体破坏炮身的问题,反而能够借助这种爆炸气体的能量杀伤更多敌人。

不过,明朝火炮缺点也不少,大多数的火炮为了保护炮身,重量过大,有的重达一千多斤,即使车载也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机动性了。而且装填炮弹准备时间太长,加上大多数大炮没有标尺、准星这类瞄准装置,所以命中率很低。直到欧洲的“佛郎机”与“红夷大炮”传入中国,明朝的大炮才装上了这类瞄准装置。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佛郎机大炮”是在明朝武宗正德年间传入中国的。由于葡萄牙制造的佛郎机大炮比当时明军装备的所有类型的大炮都要先进和优越,于是明朝政府就仿照佛郎机开始制造这种大炮。而“红夷大炮”则在“佛郎机大炮”传入中国的一百年后,才进入中国。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荷兰的战舰与明军在福建海面发生冲突,当时的荷兰战舰使用的火炮比中国火炮威力大,在冲突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明朝官军“死者已无算”,深感震惊,而且,荷兰不仅在台湾福建一带横行,还在澳门与葡萄牙示强,最后明朝政府与荷兰虽然谈和通市,但已深知欧洲大炮威力的明朝政府,随后开始仿制这种大炮,装备自己的军队。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写道:“自此夷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长城矣。”而“红夷火炮”名称的来源,则是中国人当时把荷兰人称作“红毛夷”,所以,荷兰人使用的大炮自然就变成了“红夷炮”了。崇祯二年,明朝政府一共制造了这种类型的大炮四百多门,与此同时,两广总督王尊德也制造了五百门。

“红夷大炮”与传统的中国火炮相比,它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射程远,其次威力大,而且炮身寿命长。它的炮身为铜铸或者铁铸,身管内是滑膛,而且是炮口装弹丸的前填式。在炮身的中央部位,有称作“炮耳”的突起,很便于装置在炮架或者炮车上进行射击。射击时,先把根据射击距离调整好的火药装入炮身里,然后装填弹丸,再调节好射击角度,点燃位于炮尾的火门,发射弹丸。瞄准目标时,也可以使用其他瞄准器来决定射角。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当时,没有人懂得弹道学,全靠经验来射击,在一些守城战争中,还尝试过从城墙的里边进行“间接射击”的方式。以崇祯年间制造的“红夷大炮”来看,当时的“红夷炮”射程最大的约有九千米,这当然不是有效射程,实战中有效射程大概为两千八百米左右。发射的弹丸,有实心弹与榴散弹两种。“红夷火炮”可以说中国古代各种大炮里最具有破坏力的武器。

公元一六二六年,也是大明朝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从沈阳出发,直逼通往北京的重要关口山海关,在攻打山海关的途中,遇到了防守的宁远城的袁崇焕。袁崇焕构筑起坚强的防御体系,他先把城外的民房烧掉,清除了城墙外一切隐蔽物,在城里,清除奸细,同时严厉惩罚逃往山海关和前屯的临阵脱逃的士兵,表明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态度,靠着区区两万守军和手中十一门“红夷大炮”对抗强大的清军。

这一年的一月二十三日,清军来到宁远城。看到敌军的袁崇焕立即命令士兵在城北布阵,把十一门“红夷大炮”配置在城墙上,集中火力,炮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十人,不得不避其锋芒,转移阵地。第二天,努尔哈赤命令善于攻城的明朝降将李永芳指挥攻城,李永芳从西南方向开始攻城,又被“红夷炮”的猛烈炮火击退。清军用有装甲的盾车开道,士兵也手持大盾攻击城南,但是依旧被“红夷炮”打的四处逃散。

清军付出重大伤亡终于来到城下,开始用斧头挖掘城墙,守城的明军则将浇有油的柴草捆绑点燃,拴在铁丝上,投向攻城的清军,清军不得不暂时后撤。在随后的几天里,清军一次次攻击,被守城的明军用“红夷大炮”一次次的击退,努尔哈赤的补给越来越困难,自己也被炮弹击伤,只好望城兴叹,率领清军撤离宁远城。

宋元时期就有火器的中国,为何到了晚清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坚船利炮

宁远一战,袁崇焕带领的明军面对五倍于己的兵力,始终坚守城池,最后击溃清军,除了强烈守城决心,更重要的原因便是得益于“红夷大炮”的威力。而且这一场战役也让清军彻底的抛弃从前不重视火器使用,只强调骑射的偏见,开始正式组建火器部队,皇太极天聪五年,也是崇祯四年,清军铸造出第一门“红夷大炮”,并在以后的战斗中开始使用炮兵。

清朝统一中国后,对于各种火器不再重视,而且极其警惕汉族地区制造使用重型火器。

康熙五十四年,山西总兵请求朝廷允许建造新型的子母炮,康熙专门批示道:“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到了雍正时期,又明确要求,除了满族祖先“龙兴之地”的盛京、吉林、黑龙江外,其余各省概将子母炮“尽行解卸,另造它炮。”

新型的火炮得不到推广,甚至连明代的《武备志》都被列入禁书,不准流通刊行,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在技术的差距越拉越大,当英国人开着战舰,架起新型火炮进攻中国海岸防线时,中国根本无力应对,终至一败涂地,而百年耻辱,就在这鼠目寸光掩耳盗铃的政治决策里拉开了序幕。

本文作者煮酒君,首发头条号。商业合作:leehangsung@163.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